欢迎访问甘南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 关注: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枫桥式人民法庭 】多坝法庭:一件没有案号的民事纠纷

来源:卓尼县法院 作者: 责任编辑:甘南中院 发布时间:2025/3/17 11:44:49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图片

“张阿爷,这是您儿子转过来的生活费,我们今天专程给您送过来了,路上买了些土鸡蛋和热乎的馍馍,留给您和阿婆吃。”

图片

“感谢杨法官,谢谢你们像亲人一般的关心,我们没有交一分钱的诉讼费用,不用立案就帮我们解决了家庭矛盾,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近日,卓尼县人民法院多坝法庭联合驻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圆满调解一起分家析产纠纷。

图片


基本案情

2月17日,年过七旬的辖区居民张阿爷手持民事起诉状,颤颤巍巍地走进多坝法庭,要求法官“为我做主”。

经询问得知,张阿爷夫妇生育了三个子女,自女儿出嫁,长子结婚另家后,两个老人便一直和小儿子一起共同生活。因家庭琐事经常与儿子、儿媳发生争吵,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为避免矛盾加剧,张阿爷老两口想分家另住,故到多坝法庭起诉立案。


调解经过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系亲子关系且案件特殊,法庭干警本着调解优先、打开心结、弥合亲情的原则,决定对该起案件暂不立案,尽可能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促成父子和解。

以情破冰

接过张阿爷的诉讼材料后,杨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张某夫妇,耐心倾听小俩口的委屈和担忧,引导张某回忆年少时光,父母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艰难岁月里,含辛茹苦拉扯兄妹三人的不易,唤醒其内心被误解封冻的感恩之情。
以法明责
为了彻底化解张家父子心结,杨法官细心梳理该起家庭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肯定了各家庭成员的家庭贡献,说出了每个人的实际需求,结合《民法典》释明关爱老人、赡养父母既是情理中的道义,也是法理上的要求。
以理服人
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向村委详细了解情况后,2月21日,法庭干警再次驱车赶往张阿爷家,并邀请驻村干部和网格调解员对张家父子进行面对面调解。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张家父子终于冰释前嫌,达成和解。

图片

3月3日,法庭干警又一次来到张阿爷家中回访,并将儿子转给二老的生活费亲自交到他们手里,张阿爷热泪盈眶,激动地拉着杨法官的手连连道谢。

图片

不是每一起纠纷,只有登记立案才能化解矛盾;不是每一个案件,只有对簿公堂方能维护公平。近年来,卓尼县人民法院多坝法庭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三个面向”优势和“三个服务”职能作用,坚持把非诉讼解纷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创新诉源治理新模式,以柔性司法修复家庭关系,促进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就地化解,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法治动能。


法官说法

百善孝为先,孝敬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当曾经的家庭“顶梁柱”垂垂老矣,子女应当履行对父母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