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南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 关注: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迭部县法院 “全链条” 服务 实现 “案结 事了 企稳”

来源:迭部县法院 作者: 责任编辑:甘南中院 发布时间:2025/10/11 10:39:13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建设工程领域“回款难、结算久”,不仅困住企业资金链,更影响民生就业与项目推进。如何用司法力量破局?迭部县人民法院聚焦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周期长、标的大、涉企广” 痛点,创新探索 “预防 + 调解 + 审判 + 履行”全链条服务模式,近日,便通过该模式成功化解一起纠纷,为企业注入发展信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案例直击:结算僵局困住企业,两难困境待破局

时间拉回2023年,原告公司与被告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原告公司承建被告公司的安装承揽项目,合同价款 68 万余元,明确“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完成结算,支付至总价款 97%”。

当年9月,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可约定的结算期到了,被告公司却以 “审计未完成” 为由迟迟不结算,仅支付了47 万余元工程款。一边是材料商催款、农民工盼薪,一边是工程款 “卡壳”,原告公司资金链濒临断裂。多次协商无果后,原告公司无奈诉至迭部法院。

案件受理初期,矛盾进一步激化,原告公司主张按合同约定单价结算,被告公司坚持要按第三方审计低价核算,双方还就工期索赔各执一词,僵局难破。


全链条发力:从预防到履行,层层破解纠纷痛点

“建设工程纠纷不止是企业间的经济争议,更连着农民工饭碗、项目推进大局。”承办法官深知此案的重要性,迅速启动“全链条” 服务模式,分层分步化解难题 。

图片

 前端预防:锁定争议核心,划清法律边界

针对“审计未完成能否拖延结算”这一关键争议,法官第一时间梳理合同条款与行业造价规范,明确“竣工验收后 3 个月内结算” 是合同明确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直接否定了被告公司“以审计为由无限拖延”的理由。从法律层面固定结算义务,避免争议范围扩大,为后续化解打下基础。

中端调解:情理法结合,促成共赢方案

线上通过视频会议逐笔核对工程量、梳理造价数据,用客观数据化解“单价分歧”;线下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既讲法律,向被告公司释明拖延结算需承担的违约赔偿责任,向原告公司说明适度沟通对加快回款的益处;更讲大局,引导双方关注“项目复工进度” 与“企业长远声誉”。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按合同约定单价核算总工程款680791.5 元,被告公司需支付剩余222729.5元。

后端保障:定制履行方案,杜绝 “纸上谈兵”

调解协议达成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款项落地?法院同步为双方定制履行方案,被告公司分 3 期支付(2025年9 月、10 月、11 月各支付74243元),每期付款后,原告公司需在案件调解群内同步进展;同时开通“线上履行进度跟踪通道”,双方可实时查看付款记录,全程透明可追溯。

图片


案结事了企稳:司法护航下,企业重获发展活力 

2025 年 9 月,被告公司按期支付第一笔74243元工程款。拿到款项后,原告公司第一时间结清了农民工工资与材料商货款,解了燃眉之急。“没想到法院这么高效!不仅帮我们要回了钱,还考虑到双方后续合作,太实在了!”原告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对被告公司而言,这场纠纷的化解同样意义重大 —— 不仅避免了因“违约诉讼”影响企业信用评级,更保留了与原告公司未来潜在合作的可能,实现了 “不打一场官司,却解双方难题”的效果。


模式升级:从“解纠纷”到“防风险”,为建筑行业注入法治信心

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不是偶然,而是迭部县法院“全链条” 服务模式的典型实践,它跳出“单一纠纷解决”的局限,以“预防减少争议、调解化解矛盾、履行保障实效” 的闭环,将司法服务贯穿建设工程全周期 —— 既用法律“刚性”明确合同义务与违约责任,守住法治底线;又以司法“柔性”兼顾企业经营困境与民生需求,传递司法温度。

迭部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全链条”服务机制,主动靠前排查建设工程领域的合同漏洞、结算风险,让企业在签约、履约、结算全流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