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邻里之间本应当互帮互助,方便生产生活,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时有矛盾发生,在纠纷化解中也存在很多困难。
近日,卓尼县人民法院巧用“六尺巷调解法”成功化解一起长达十年之久的邻里纠纷,让两家关系重修于好。

原告白某与被告柏某既是亲戚关系,又是邻里关系。因巷道通行问题于2009年9月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对巷道均不得侵占,冬天不得在巷道内堆雪、堆放杂物。2021年3月,两家又因巷道通行问题发生争执,原告妻子与被告母亲在争吵撕扯中倒地,致使被告母亲受伤住院。
经喀尔钦派出所侦查,移送卓尼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认为该案缺乏必要证据及伤害的故意,作出不起诉决定。民事部分起诉卓尼县人民法院后,因证据不足作出驳回赔偿的诉讼请求。至此,双方矛盾升级。
被告柏某为发泄心中不满,便在巷道内放置了水槽,阻碍了原告车辆通行。2025年9月,原告白某将被告柏某诉至卓尼县人民法院。

喀尔钦乡政府及村委会先后多次组织人员进行调解,但始终未能化解纠纷。卓尼县人民法院办案团队也多次前往原、被告家中进行调解,但被告认为其母亲的医药费问题未解决,拒绝解决相邻权问题。
为了能够彻底化解两家的矛盾,办案法官利用“六尺巷调解法”,从情理、法理释法说理,并邀请民间调解员侯拉木次力助力调解,最终提出“强者先让,互谅互让”的调解方案,将原告妻子与被告母亲撕扯受伤纠纷与本次相邻权纠纷一并化解,原告主动补偿被告母亲各项损失6000元,被告拆除巷道内的道槽,双方握手言和,重修于好。
原被告
双方从心底流露出的笑容如午后的阳光,照进了每个人的心里,驱散了多年的阴霾,也让和谐之风浸润了美丽乡村。
此次案件调解融入了“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神,不仅化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案结事了,更修复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助推了乡风文明。卓尼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利用和丰富“六尺巷调解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程序的严谨,也体会到结果的公道和人心的温暖。
甘南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多合路藏中南侧 联系电话:0941-8233117 邮编:747000 E-mail:gnzyyjs@163.com
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